文/华彩咨询 白万纲
前言与背景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换言之应当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此次政治局会议还提出了十五五五规划的若干思考与框架,将十五五规划的要点与核心进行了前置,形成了如下的一个指导十五五规划的框架,很值得我们关注
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刻,我们有必要再来重新思考十五五与我们,与未来,与世界,与产业,与生活的关系。
第一、十五五规划的“承上启下”内涵有多深
众所周知,十五五规划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和第二个100年的宏伟目标,布局中国发展的路径,设计及升级中国发展方案。
从现在到2035年,还有十年时间。按照规划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十四五时期很多外部因素影响了目标的达成,更重要的是影响了顶层要素的集聚与发展势能的连续,简单的说就是十四五规划的若干任务及基础工作将延续到十五五。
2、“十六五”时期(2031—2035年)围绕2035远景目标的九方面目标的实现需要发起艰苦的冲刺:这九方面目标是:
(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二)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三)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四)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五)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六)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
(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八)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九)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考虑到2035远景目标指出将台湾纳入交通建设规划,推进福州至台北的铁公路建设。换言之这将是中国的千年大计层面的一个追求。不言而喻实现这个目标,无论如何将会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努力。
简言之十六五的工作必须构建备胎,必须要有B计划乃至Z计划,这个备胎就是十五五,需要把很多十六五的工作前置到十五五。
3、从十四五到十五五,国际环境的风云突变,核心体现在八个第四次,八个深刻影响全球的关键转折点居然密集叠加在十五五前后华丽丽的汹涌而来。
八个方面紧密和中国的国运,大国竞争,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治理结构密切融合在一起。其将影响全球未来百年乃至千年的多种格局。从前三次革命来看,中国主要是跟随者,但第四次中国在八个方面全是主角。比如在科技革命上:前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工业化)和第二次(能源),第三次(信息技术)中国都在跟跑。但是第四次科技革命(新材料,新能源,5G、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太空科技等),中国将跟跑+并跑+领跑。这一轮科技革命中的卡位及其产业链结构,将深远影响所有国家尤其是大国的命运,美西方对千年大洗牌的十分警惕与忌惮。
其余的七个第四次革命,中国也都从后几排直接跻身VIP。
4、十五五时期,我们还面临一系列机遇与挑战,这使得十五五与本身就有很多重要任务需要去完成
于是,“十五五”时期接过十四五的若干延后的任务,接过十六五若干前移的任务,围绕着2035远景目标的实现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扛起前面的任务,负起后面的责任,这个承前启后,可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承前启后,放在历史上看,这样的承前启后,可能也是几百年一遇吧。
二、让我们回溯到十四五规划之初,来再次回顾推动十四五规划的初心与核心驱动到底是什么?
1、十四的十个“首个”是我们最需关注的核心
十四五时期,是我们国际的若干个新时期的开局与构建,所以这十个方面的首个特征凸显。
2、我们还应关注从十四五到十五五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3、从十四五到十五五,国家治理层面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4、从十四五到十五五,企业层面最大的跃迁是什么
三、十五五规划的导向与创新该走向何方
1、中国与西方在国家发展方法论上的差异越来越大
2、纵观全球,中国与西方国家呈现越来越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全球的两种路径式发展越来越突出
3、也因此,站在历史的重要关口的中国,其十五五规划在多个层次上,尤其在顶层设计上越来越呈现呈现七个敢于的特征
四、多路径集成式发展成为十五五规划时期核心特征
1、十五五规划的核心
2、十五五期间,中国罕见的同时启动16个经济形态,来集成更宏大的发展动能。即使中国力量积蓄的使然,也是发展之所需,环境之所需,时代之所需。命运共同体之所需。
3、探寻十五五期间,中国同时启动16个经济形态背后的原因,核心是应变,谋变,驾驭不确定性,缔造更高层次的发展动能。
4、微观来看,企业层面的十五五规划,其战略性应格外得到强化。其中原因是因为诸多企业之前外部变化是以确定性为主,不确定性为辅,而十五五与期间把这个基本盘给颠覆了,呈现不确定性为主,确定性为辅的新特征。
写给未来的话:企业十五五规划答卷与七大定律
"八个第四次" 全球变局将塑造全球国家 "跟跑者" ,并跑者,领跑者的新发展阵营格局,企业在"不确定性为主、确定性为辅" 的生态中,既要穿越周期,还是自我塑造,更要改造自身的物种和能级,没错,十五五期间企业会被分配到一张张难的让人发指的答卷。
我建议十五五期间企业应敏锐,自觉的把握做好规划、驾驭发展的十大定律
定律一:新质生产力领航定律
新质生产力需要对生产要素进行"基因重组"式驾驭,需要企业懂系统,懂生物(生态系统),懂基因工程(要素集聚,整合,创新,自我再造),需要基因编辑器(原始创新,根创新)未有如此,才有可能从产业马仔走向从产业链重塑者乃至定义者,建构者。
定律二:战略韧性锻造定律
面对强不确定性"的全球环境, "柔性适配",以万变应一变是关键,要锚定国家战略主线(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又要构建一种本质不变,逻辑可以延伸和演进,路径可调整和动态,模式可在多个剧本之间来回切换的战略柔性管理体系——在乱中求序,在不确定性中冲浪和驾驭。
定律三:生态协同共生定律
今天的企业构建生态系统,不只是为了找到组织,找到动能源,搭伙求财,而是将自身纳入到更高能级的生命及智能系统中去。通过构建自身的生态系统,驾驭更多子生态系统,融入更高级的巨生态系统。一个企业居然拥有了把自身融入到更大的系统,更敏锐的信息网,更智能的学习机制,更柔性的对冲机制,更多样化的风险熨平系统,更善于演进和进化的类生命系统中,来广泛的驾驭和获取更高层级能量的可能性。
定律四:全球价值重构定律
八个第四次的叠加将会摧枯拉朽的彻底重构一切,守成型发展和线性发展思维已然无法适应,未来对于企业如何适应全球价值重构的这场“宇宙大爆炸”,在一系列超级变化的蝴蝶效应式传播中,不同产业链位上的企业如何个性化作为很值得所有企业思考。因为一切都在变化,老大在变,规则在变,利益在变,驱动在变,没有法则和路径可以遵循。
定律五:风险根源防控定律
地方债务、科技封锁、供应链断链等风险,倒逼企业从被动救火到源头筑坝,系统性,根源性设计基于风险思维和不确定思维的战略,对的基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战略,而不是基于战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对于重大变化的多方案押宝,对于不同科技路线的多头下注,对于不同发展逻辑的并存式投资,对关键技术布局"备胎方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提前卡位(如芯片制造、工业软件)都成了必选项。
定律六:历史方位锚定定律
企业要拥有历史空间感,要有一代人开创一代人历史的使命感来做好十五五规划,要做好命运轨迹的扳道工,用一个五年规划把命运的轨迹扳道至高能级,高物种,高生命力疆域来。要深刻把握十五五的"承上启下" 特性,要求企业将短期规划放入 "两个一百年" 坐标系:技术研发对标2035"创新型国家前列目标,产业布局衔接新四化进程,高质量发展跃迁至新质生产力,战新产业布局提高到前瞻性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既承接十四五未竟转型(如低碳改造),又为十六五铺垫基础(如未来产业培育)。踩准历史节奏,才能借势而上。
定律七:勇气破局开创定律
面对百年乃至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大的风险是路径依赖,是延续优势的线性发展,是基于历史优势与逻辑的延展性发展。十五五规划之所以呈现七个敢于"(敢想、敢谋、敢创),不是十五五规划需要多么酷炫和华丽,而是外界变化的加剧——全球秩序的重构,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全球科技阵营的重构,全球经贸的重构,全球金融的重塑,若干重大力量的搅局,使得剧烈的变化第一次构成了主导力量,既不确定性第一次成为历史的主人(之前往往是配角,局部,隐性力量)。
十五五看着好像要我们穿越周期,其实在考验我们能不能在不确定性中创造出自身的确定性,在汹涌澎湃的波涛中,找到一个个下脚的石头,在被风浪卷走之前,迈向鲜花和殿堂。
还是让我们集伟人的两句名句做本文的结尾吧:
天翻地覆慨而慷,
狂飙为我从天降。